1. 首页
  2. 要闻

南京微视频#楼市微新闻 #今日热点_南京微视频

1、新冠肺炎确诊南京无新增

2020年2月14日0-24时,江苏省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增确诊病例11例,均为普通型病例。新增出院病例23例。

新增确诊病例中,无锡市1例、徐州市1例、苏州市1例、南通市1例、连云港市1例、淮安市4例、盐城市1例、扬州市1例。其中,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19岁。男性2人,女性9人。所有病例均已在定点医院救治,病情平稳。

截至2月14日24时,江苏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604例。其中,轻型病例47例,普通型病例547例,重型病例6例,危重型病例4例。出院病例160例。确诊病例中,南京市91例、无锡市52例、徐州市77例、常州市43例、苏州市86例、南通市40例、连云港市46例、淮安市60例、盐城市27例、扬州市21例、镇江市12例、泰州市37例、宿迁市12例。重型病例中,南京市1例、徐州市1例、苏州市1例、南通市1例、淮安市1例、镇江市1例。危重型病例中,徐州市1例、连云港市1例、淮安市1例、盐城市1例。出院病例中,南京市27例、无锡市15例、徐州市20例、常州市11例、苏州市17例、南通市13例、连云港市10例、淮安市11例、盐城市6例、扬州市6例、镇江市2例、泰州市16例、宿迁市6例。

目前,江苏省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2062人,已解除医学观察8057人,尚有4005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专家提醒:近期仍然要坚持尽量不要外出,更要避免集聚。尽量避免使用公共交通,开私家车要注意开窗通风。少去密闭、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在外要注意减少公共部位的接触。出门戴口罩,回家先洗手。随着企业复工,来苏返苏人员增多,建议要尽快登录“来苏返苏人员健康状况主动申报系统”,每日早晚两次申报健康状况。有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可以统一组织申报。如果出现发热或咳嗽等症状,请尽快到定点发热门诊就医,并主动告知前2周的生活轨迹。

2、江北新区重点工程曝光

江北新区管委会官方发布了《2020年江北新区直管区城乡建设计划》,文件涉及江北新区2020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安居保障建设、公共场馆设施建设和储备项目多个方面!

南京微视频#楼市微新闻 #今日热点_南京微视频

2020年江北新区直管区城乡建设计划

(建设与交通局  2020年2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江北新区迈入自贸区与国家级新区“双区”联动发展的新时期。根据全市2020年城乡建设计划编制的总体要求,结合新区实际,制订2020年江北新区直管区城乡建设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回应时代要求,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助推新区高质量发展。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把握江北新区国家级新区和自贸区“双区”叠加优势,坚持对标找差、创新实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城乡建设的新期待、新要求。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规划引领。强化规划的引领和管控作用,增强新区城建工作全局性和系统性。立足实际,长远规划,综合考虑新区新主城建设发展需求,宏观统筹、科学合理确定规划目标、系统布局,以规划指导计划编制,落实项目空间,分重点、分区域、分步骤组织计划实施。

(二)坚持生态优先。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因地制宜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通过科学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大力发展公共绿色出行等方式,推进绿色新区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三)坚持服务民生。积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重点抓好老百姓愿望最强烈、联系最紧密的民生实事,大力推进城市共建共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及周边配套设施建设,努力让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生活品质更上一个台阶,让群众盼望的美好生活可触可感可期。

(四)坚持城乡融合。加强区域统筹协调,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抓手,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等工作,打破城乡之间的藩篱,实现生态环境共治、基础设施相通、公共服务共享的城乡融合发展。

三、主要内容

城建项目计划内容主要包括7大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安居保障建设、公共场馆设施建设和储备项目。

(一)加快现代交通体系建设,增强新区集聚辐射能力

加快过江通道建设,促进城市拥江发展;持续推进枢纽互通、干线公路、铁路、轨道交通、城市道路等交通设施建设,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发展战略,增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1、过江通道建设。建成南京长江第五大桥、104国道浦泗立交—南京长江二桥段(浦仪公路西段);续建和燕路过江通道一期工程、仙新路过江通道工程、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和南接线工程等3条过江通道,便捷跨江联系,打破过江交通瓶颈。

2、公路建设。新建汤盘公路(235国道)422省道至104国道段改扩建工程、501省道六合雄州至西坝港区快速化工程;续建312国道龙华立交至张店枢纽段扩建工程、滨江大道新化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丰子河路互通和临江路互通工程、宁合高速公路(张店枢纽至苏皖省界段)改扩建工程;争取开工建设356省道(西江路—苏皖省界段)工程,构建更加完善的新区交通路网,提升新区辐射带动能力。

3、铁路建设。开工建设南京北站枢纽涉军工程、南京西坝港区铁路专用线封闭工程,配合推进宁淮城际铁路、北沿江高铁的前期拆迁等工作,为全面开工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全力打造南京北部铁路枢纽。

4、轨道交通建设。推进地铁宁天线南延工程,争取开工建设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加快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5、城市道路建设。续建横江大道(纬三路—城南河路段)快速化改造项目、横江大道(西江互通连接线城南河路至S356段)工程、青龙绿带东西片区道路(金茂地块配套工程)、绿地峰霄项目配套市政道路、国际健康城市政道路、龙之谷周边路网建设、研创园一期、二期、三四期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湛水路马汊河桥改建工程、科盛路北延等工程;新建绿水湾路(滨江大道—横江大道)工程、浦洲路改扩建(天华北路—南浦路)工程、石佛大街道路改建工程、龙山北路(高新北路至江北大道段)、浦乌路、胡桥路改扩建工程及沿河绿化景观工程;续建及新建一批保障房配套道路和新区断头路畅通工程,服务居民出行需求,提升新区城市道路通行能力。

6、长三角一体化相关工程建设。争取开工建设黑扎营大桥及连接线工程,补足长三角一体化区域交通短板,增强区域互联互通。

(二)推进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城市高效运行

重点推进新区公共交通配套、给排水、电力、燃气和环卫设施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充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基本生活对市政基础设施的需求。

1、公共交通配套建设。开展公交及公共自行车站点配套设施、四周停保场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天润城地铁站非机动车停车场项目、江北新区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项目,一批公共停车场建设,不断提高新区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便民出行。

2、供水、供电、供气、供热设施建设。续建江北中心区江水源热泵、远古制水厂二期深度处理工程,二次供水项目;新建江水源热泵3、6、7号能源站配套管网工程;争取开工建设远古水业供水管网新建、改造工程,保障新区能源供给安全,提升新区能源供给能力。

3、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续建大厂污水处理厂迁建工程、大厂污水处理厂外部管网工程、高新区北部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项目;开展南京市江北新区高新北部污水处理厂厂外管网配建一期工程,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能力,不断完善新区污水管网建设。

4、地下综合管廊及地下空间建设。加快实施江北新区综合管廊二期工程和江北新区中心区地下空间一期、二期工程,同步实施江北新区综合管廊供电管线入廊工程,提高城市地下空间集约利用水平。

5、环卫设施建设。续建江北新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和一批城镇公厕;新建及改建垃圾中转站、新建环卫清扫垃圾处理点,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面貌。

6、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推进京新路中学、浦厂中学新建工程等一批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争取开工建设江北新区地下人防指挥中心,强化新区安全保障体系。

7、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开展桥荫路消防站建设,完善新区消防设施,进一步提升新区安全保障体系。

(三)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增强新区环境承载力

重点提升核心区和骨干路网周边的城市环境面貌,扎实推进水环境提升及雨污分流攻坚工作,开展防汛排涝工程建设,加快补齐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领域的基础设施短板。

1、道路及片区环境整治。基本完成镇南河路等七条道路综合环境整治、江北大道三期(龙山南路-雍庄立交)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研创园环境提升综合整治工程、浦滨路道路改造及景观提升、广西埂大街(滨江大道至浦滨路段)景观提升、浦口公园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一期,开展丁解水库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大厂街道一批道路环境整治工程。

2、水环境提升整治(含雨污分流)工程。续建水环境提升系统三期(大桥北以南)项目、江北新区滨江水环境提升利用系统工程四期(顶山片区水环境提升排口整治工程)、江北新区滨江水环境提升利用系统工程一期(滨江大道污水主通道工程)、桥北板块片区雨污分流及一批河道整治工程、江北新区断面达标应急工程(石头河);新建扩容镇北河(东方红河至丰子河段)阻水节点、大厂街道河道水体环境整治及一批引水补水工程。

3、河道岸线及水环境工程。续建江北新区长江岸线湿地保护与环境提升项目一期工程;新建新化生态湿地公园工程、翡翠河(规划支路-定向河)工程、研创园水环境及文旅开发项目、河道打通工程;争取开展珍珠河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4、防汛排涝工程。开展江北新区和平防汛一级站提升改造工程、易淹易涝点改造工程,保障新区汛期安全。

5、老旧小区改造。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扬子、南化等“三供一业”项目,提升宜居环境品质。

(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

完成约64公里农路提升,着力打造“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积极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等行动,进一步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长效管护机制。学习先进地区整治经验,在维护好现阶段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再提档、再升级。积极推进示范村建设,通过样板示范的打造,带动乡村环境面貌整体提升。

(五)巩固安居保障建设,提升群众居住条件

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计划,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城市修补和城市更新工作,持续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和老旧城区面貌,并同步完善相关项目配套;对人才公寓设施品质和社区环境提出更高要求,创造高端人才宜居环境,为自贸区建设夯实基础保障。
    加快推进老浦口火车站核心片区等重点区域的棚户区改造,全年实施改造房屋面积约60万平方米。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年计划推进38个保障房项目,总建筑面积约900万平方米,其中,计划新开工项目3个,约50万平方米;计划竣工项目7个,约60万平方米。加大人才安居住房筹集力度,全年计划实施江北新区人才公寓1号地、研创园人才公寓二期等7个人才安居住房项目,总面积约38万平方米。

(六)统筹公共场馆设施建设,保障城市公共服务需求

为保障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有序实施,统筹落实项目资金安排。实施南京美术馆新馆、江北图书馆、纬三路市政综合体、江北新区档案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建设项目、法治园区等6个项目,保障群众公共文化需求,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七)做好储备项目研究,有序推进重点项目

主要涉及横江大道(长江大桥至新化枢纽段)、江北海港枢纽经济区外环路(蒋湾枢纽-江北沿江)工程和浦口火车站城市更新项目等16个储备项目,开展前期相关研究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为全面保障2020年新区城乡建设计划实施,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形成部门合力,构建协调顺畅、联动高效的项目推进机制。各审批部门要主动配合、靠前服务,加强专业指导;建设主管部门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管理,及时掌握项目推进情况、解决项目推进中出现的问题;各责任单位要主动对接,对照方案倒排工期,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二)落实主体责任。抓紧抓早抓实重点工程,分解节点任务,制定工作方案,落实推进责任,严格按照计划要求完成任务。相关单位按照确定的工作计划,开展城建计划项目的前期工作,办理前置手续,对于涉及征收拆迁工作的项目,提前进行拆迁调查和费用匡算,保障计划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三)提升服务水平。落实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全流程、全覆盖改革试点要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建立常态化高位协调工作机制,针对项目推进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充分研究,制定针对性方案,做好对接协调。

(四)坚持精细化管理。持续开展城市建设管理精细化行动,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品位。以《江北新区道路建设与整治导则(试行)》为基础,规范新区道路建设和整治工作,精细化推动新区道路“城市化”转型,塑造具有江北新区特色的城市形象。突出环境建设重点,高标准实施城市绿化整治提升和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提升新区环境景观,切实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狠抓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打造高质量精品工程。

(五)扩大宣传参与。加强宣传引导、创新宣传方式,发挥示范带动效应。积极发挥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作用,切实做好城建宣传工作,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及政策体制健全、全社会支持的良好工作氛围。完善推进城乡建设工作的参与机制,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新区建设的良好局面,鼓励社会组织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国家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经国务院同意,2020年2月14日,《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银发〔2020〕46号)正式发布。

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确定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金融领域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的充分体现。《意见》从积极推进临港新片区金融先行先试、在更高水平加快上海金融业对外开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提出30条具体措施。《意见》的出台,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外汇管理局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

近期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政策导向,是长远的,不会受到疫情影响,改革的步伐只会越来越快,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风险治理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大金融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力度,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更高水平开放创新,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立足于临港新片区功能定位和产业体系,试点更加开放、便利的金融政策,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行绿色金融政策。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能。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引领辐射作用,完善金融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大金融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力度。

(二)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以制度创新为重点,增强金融创新活力,探索更加灵活的金融政策体系、监管模式和管理体制。健全金融法治环境,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内外资金融机构适用同等监管要求,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开放。

(三)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自愿前提下,稳妥有序推进各项金融开放创新措施,部分措施可在临港新片区先行试点。建立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完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加强金融科技在监管领域的应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二、积极推进临港新片区金融先行先试

(一)支持临港新片区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产业。

1.试点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按照商业自愿原则在上海设立专业子公司,投资临港新片区和长三角的重点建设项目股权和未上市企业股权。鼓励保险机构依法合规投资科创类投资基金或直接投资于临港新片区内科创企业。

2.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按照商业自愿原则在上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试点符合条件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上海设立专业投资子公司,参与开展与临港新片区建设以及长三角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和协调发展相关的企业重组、股权投资、直接投资等业务。

3.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为临港新片区内高新技术产业、航运业等重点领域发展提供长期信贷资金,支持区内重大科技创新及研发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在“展业三原则”基础上,为区内企业开展新型国际贸易提供高效便利金融服务,支持新型国际贸易发展。

4.支持金融机构和大型科技企业在区内依法设立金融科技公司,积极稳妥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重视金融科技人才培养。

(二)促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5.对于符合条件的临港新片区优质企业,区内银行可在“展业三原则”基础上,凭企业收付款指令直接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直接办理外商直接投资、跨境融资和境外上市等业务下的跨境人民币收入在境内支付使用。

6.在临港新片区内探索取消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资本金专用账户,探索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跨国企业集团在境内外成员之间集中开展本外币资金余缺调剂和归集业务,资金按实需兑换,对跨境资金流动实行双向宏观审慎管理。探索外汇管理转型升级。

7.在临港新片区内试点开展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研究推动依托上海票据交易所及相关数字科技研发支持机构建立平台,办理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促进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业务发展。

三、在更高水平上加快上海金融业对外开放

(一)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

8.在依法合规、商业自愿的前提下,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在上海设立理财子公司,试点外资机构与大型银行在上海合资设立理财公司,支持商业银行和银行理财子公司选择符合条件的、注册地在上海的资产管理机构作为理财投资合作机构。

9.支持外资机构设立或控股证券经营机构、基金管理公司在上海落地。推进人身险外资股比限制从51%提高至100%在上海率先落地。

10.对境外金融机构在上海投资设立、参股养老金管理公司的申请,成熟一家、批准一家。鼓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上海设立专业资产管理子公司。试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参股境外资产管理机构等在上海设立的理财公司。探索保险资金依托上海相关交易所试点投资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

11.支持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集团在上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鼓励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全球或区域资金管理中心等总部型机构。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的资金管理中心,经批准可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允许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注册的融资租赁母公司和子公司共享外债额度。

(二)促进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建设。

12.继续扩大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备案入市,丰富境外投资者类型和数量。逐步推动境内结算代理行向托管行转型,为境外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提供多元化服务。

13.发展人民币利率、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研究推出人民币利率期权,进一步丰富外汇期权等产品类型。

14.优化境外机构金融投资项下汇率风险管理,便利境外机构因投资境内债券市场产生的头寸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平盘。

15.研究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金融市场法律制度对接效率,允许境外机构自主选择签署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AFMII)、中国证券期货市场(SAC)或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ISDA)衍生品主协议。

(三)建设与国际接轨的优质金融营商环境。

16.支持上海加快推进金融法治建设,加快建成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规则体系,加大对违法金融活动的惩罚力度,鼓励开展金融科技创新试点。

17.切实推动“放管服”改革,全面清理上海市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类文件,定向拆除市场准入“隐形门”。多措并举,孵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18.研究推动上海金融法院和上海破产法庭顺应金融市场发展趋势,参照国际高标准实践,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案件专业化审理水平,增强案件审判的国际公信力和影响力。

四、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一)推动金融机构跨区域协作。

19.提升长三角跨省(市)移动支付服务水平,推动长三角公共服务领域支付依法合规实现互联互通。

20.积极推动长三角法人银行全部接入合法资质清算机构的个人银行账户开户专用验证通道,对绑定账户信息提供互相验证服务。

21.强化长三角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项目规划、项目评审评级、授信额度核定、还款安排、信贷管理及风险化解等方面的合作协调,探索建立长三角跨省(市)联合授信机制,推动信贷资源流动。支持商业银行为长三角企业提供并购贷款。在现行政策框架下,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再贷款、再贴现资金,扩大对长三角“三农”、从事污染防治的企业、科创类企业、高端制造业企业、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等信贷投放。

(二)提升金融配套服务水平。

22.推动G60科创走廊相关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创业投资基金类债券、双创债务融资工具、双创金融债券和创新创业公司债。

23.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科创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各类知识产权服务与评估机构积极开发构建专利价值评估模型或工具,促进知识产权交易和流转。研究支持为外国投资者直接参与科创板发行和交易提供便利汇兑服务。

24.探索建立一体化、市场化的长三角征信体系,向社会提供专业化征信服务。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完善跨区域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大信息归集共享和开发利用力度,服务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支持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实现长三角企业和个人借贷信息全覆盖。开展长三角征信机构监管合作,试点建设长三角征信机构非现场监管平台。

25.推动长三角绿色金融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在长三角推广应用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推动区域环境权益交易市场互联互通,加快建立长三角绿色项目库。

(三)建立健全长三角金融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

26.建立适用于长三角统一的金融稳定评估系统,编制金融稳定指数,建立金融稳定信息共享合作机制,搭建金融风险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反洗钱信息交流机制,强化数据保护与管理,加强金融消费纠纷非诉解决机制(ADR)合作。

27.推动长三角金融统计信息共享,研究集中统筹的监测分析框架,提升经济金融分析的前瞻性。

28.促进长三角普惠金融经验交流,构建普惠金融指标体系,联合撰写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

五、保障措施

29.支持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组织开展加强支付结算监管能力的试点,推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同城双活灾备中心在上海建设落地。研究推动在上海设立中国金融市场交易报告库,集中整合各金融市场的交易信息,提升监测水平,与雄安新区相关建设进行有效衔接。

30.目前已出台及今后出台的在自贸试验区适用的金融政策,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出台的各项金融支持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措施,适用于上海实际的,可优先考虑在上海试点。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会同上海银保监局等单位根据本意见制定实施细则,并报上级部门备案。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外汇管理局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20年2月14日

4、南京下周起公交将陆续恢复

据南京公交集团,自2020年2月17日起将逐步恢复公交线路的日常运营 

一、调整首末班服务时间

除南京南站、南京站等交通枢纽接驳线路外,其余市区公交线路首班发车时间调整为最早6:30,末班收车时间调整为最晚19:30。

二、调整运营服务间隔

根据复工复产后客流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发车间隔,城区线路早晚高峰时段发车间隔20-30分钟、平峰时段发车间隔40-60分钟远郊线路早晚高峰时段发车间隔30-40分钟、平峰时段发车间隔60-90分钟。

市民朋友可通过“南京公交在线”APP了解公交线路运营情况,合理安排出行。

三、继续开展定制化公交服务

部分政府批准复工的企业,有集中出行需求可向南京公交集团预约上下班通勤定制公交服务。定制公交预约电话:96155,咨询服务时间每天8:30至17:00。

四、前期公告的其他方面内容暂时维持不变,后续将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实际客流的变化,适时进行运力的动态调整,以满足市民基本出行需要,相关内容不再另行通告。

5、南京“火神山”医院2.0来了

2月13日,应急工程首期72间隔离病房、32间医护人员工作室顺利建成交付。这也意味着南京“火神山”医院2.0来了!

武汉“火神山”建设奇迹引发关注,南京早在2016年就有了自己的“火神山”医院——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1月27号,南京市紧急决策在现有南京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收治能力的基础上应急扩容。2月1日开工,上千名建设者随即开始了日夜奋战。 

此次南京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的应急扩建,不仅为南京防疫收治能力加上”双保险”,也为全省救治传染病提供了储备”扩容仓”。

揭秘南京“火神山”医院

南京微视频#楼市微新闻 #今日热点_南京微视频

▲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

为应对类似突发疫情,早在2013年,南京就开始建设我们自己的“火神山”——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2016年投入使用。

因为性质特殊,这座坐落在汤山丘陵中的医院之前并不被大家熟悉。

但是,在此次抗击“新冠”病毒的战斗中,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作为定点收治医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月31日,南京首批两位患者在这里经过精心诊治和护理后出院。截至2月13日,南京共有26名确诊患者出院!

南京微视频#楼市微新闻 #今日热点_南京微视频

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南京二院汤山分院)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康复路1号,占地面积480亩,总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设置传染病床位750张。

按照南京市传染病”远离人群密集的主城设想,于2013年批准立项建设。

依据“大专科、小综合、应突发”的要求,集中收治南京地区传染性疾病和承担重大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是全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中心。

南京微视频#楼市微新闻 #今日热点_南京微视频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南京紧急启用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B楼的暴发性应急病区用于收治确诊和疑似病人。

启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应急预案、组建医护人员救治梯队、严格控制院内感染、强化医务人员防护……

发布者:南京微视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jwsp.com/30167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